供需双方激烈博弈,猪价频繁涨跌!8月将至,生猪价格高点能否出现?
截至上周五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21.92元/公斤,连续4天下行,全国均价跌破11元/公斤。为近半个月以来新低。
纵观整个生猪市场,近期似乎稍显颓势。尤其进入本月下旬,需求偏弱持续,养殖端出栏压力增加,尤其散养户挺价难度增加,均价始终在22-23元/公斤区间徘徊。目前来看,阶段性供应偏紧影响,猪价明显高于前期,养殖端盈利状况良好,据了解利润水平普遍在500-800元/头,养殖端暂时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但受制于下游终端需求,白条走货不畅,屠宰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谨慎收购为主,尤其高成本压力下,近期宰量下滑明显,据悉同比日均屠宰量减少三成以上。因此养殖端和屠宰端就毛猪收购方面激烈博弈,价格方面很难达成交易意向,导致价格频繁涨跌。
临近月底,预计价格仍或震荡调整为主,至于偏强还是偏弱,则要取决于养殖端出栏量的多少,部分养殖户表示压力不大,部分区域尤其北方,在普遍缺猪的情况下,对价格仍有支撑。但与此同时,部分规模场目前计划完成度一般,因此不乏月底出栏增量可能。
有关数据统计,近期81家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94373头,与6月初的宰量141113头相比下降33%以上,从6月初开始连续7周下降。屠企开工持续下降与近期需求下滑、屠宰盈利持续亏损等有直接关系,导致屠企无利量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季节性原因,6月气温继续升高,夏季消费者对瓜果蔬菜等消费上升,对肉类消费进入偏淡季节。7月学校进入暑期放假,团膳消费减少,因猪肉价格上涨较多,正常居家消费弥补有限。
据调研了解,部分产业和非产业客户普遍看好8月份,认为全年均价高点或出现在8月,我们通过对178家样本企业进行调研,认为均价高点出现在12月和8月的居多。多数认为价格高点会出现在12月份,占比为47%,其次则为8月份,占比为27%,认为价格高点会出现在10月份的人数最少,仅占4%。
分析来看,首先供应端,8月份阶段性供应偏紧仍或持续,因为对标前10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去年仍处于产能去化阶段,存栏持续减少。因此环比7月供应量或不会大幅增加。第二,夏季高温,7,8月份为传统淡季,按照惯例,规模场和散户在制定计划时会综合考量,这个时间段不会加量。综上,供应端压力不会太大。
至于需求方面,目前已处于需求底部,高温淡季叠加新冠疫情,终端消费已跌至“冰点”,预计8月份需求下降空间已然不大。初步判断8月份仍或偏强为主。但价格高点或后移,一方面需求难以匹配,另一方面,屠宰端压力较大,目前已通过出售冻品、降低开工,减少调运等方法缓解“收猪难”的问题。第三,猪肉关乎民生,稳价保供政策背景下,国家已经进行积极调控,限制猪价过快过高上涨,因此短期内毛猪价格缺少“一飞冲天”的条件。价格高点出现在8月份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9、10月份乃至整个4季度而言,传统旺季来临,需求增加,或形成明显利好。但供应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随着腌腊、灌肠需求到来,大体重猪受欢迎,部分养殖户意识到这一点,前期适当压栏,此时猪源或集中出售。另外今年春节提前,养殖端那时或适当加快出栏节奏,而屠宰场宰量下降时间也或早于往年。因此不确定风险仍存,提醒产业各环节,尤其养殖户注意统观全局,合理安排生产和出栏计划,最大限度确保难得的扭亏为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