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可供养殖水面进一步缩窄,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当下水产养殖行业的一种趋势。高密度养殖能在相同时间内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效益,但在养殖水体长时间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水产病害(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更是层出不穷,让养殖户饱受折磨,更是影响了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鱼类病害发展的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那么现阶段鱼类病害的发生又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可行的防控措施?
高密度养殖为何鱼类更易发病
水环境:随着单位面积内密度增加,会导致养殖水体的水环境平衡极易遭到破坏,水温、pH值、溶氧、有害藻类、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数值的失衡,极易造成病害发生。
鱼:自然条件下,鱼的密度很低,生病的鱼会被食物链上的高级生物清除掉。高密度养殖环境下恰恰相反,疾病很容易在有限的水体中传播。
病原体: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病毒、真菌、细菌、藻类、寄生虫等滋生,高密度养殖的鱼类和病原体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鱼类病害的影响因素
病害防控策略演变
药物防治我国是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疫苗防控应用仅限在少数养殖品种,未来,则必然是生态防控的天下。
药物防控
水产养殖动物由于其特殊性,受环境的直接影响大,水环境可以影响鱼的摄食量和药物的药效;外服渔药是群体施药,健康和患病的鱼平均受药,患病个体药物副作用更明显,用药有可能导致病鱼更易死亡;对内服药物而言,用药也是预防,因为已发病的鱼通常丧失食欲而接受不到药物的治疗。
品类繁多的渔药用品
鱼病防治的原则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鱼类一旦得病,首先是不吃食,这时再有效的药物也难以进入鱼体内,即使可以治疗,也收效甚微。所以鱼病防治要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用药常见问题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养殖和育苗中大量应用,在起到防治疾病和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主要原因包括:
1、细菌降低胞浆膜对抗生素的通透性而使得药物难以进入细菌细胞内。
2、细菌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以及产生分解或修饰抗生素的酶类等产生耐药性。
3、细菌通过遗传变异导致大部分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繁殖变异新菌株失去效用。
药物残留问题:药物引入水产养殖业中,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残留。在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的指导下,许多国家制定了定期检测制度,并限制了食品中抗生素的最大残留量。
规范合理用药
为了尽量避免用药过程中细菌耐药性、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影响,养殖过程中规范合理的用药就不可或缺,依照规范合理用药一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以使养殖动物药物残留达到休药期标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过程中耐药菌的产生。
疫苗防控
为什么疫苗发展缓慢?
1,养殖品种过多,缺乏关于繁殖、饲养、365bet亚洲官网网址_365bet在线体育投注_365上怎么买比分 、疾病和免疫学相关研究的基本资料;
2,抗生素药品的容易获得,使得其不仅应用于病害的治疗,而且成为了“预防措施”
3,在亚洲水产养殖业中缺少具有动物养殖技术、资源和许可的公司,从事疾病防控和动物养殖相关的业务。
养殖户给草鱼注射疫苗
中国疫苗发展史
在1995年报道,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草鱼出血病,在过去30年,对草鱼出血病已开发4种疫苗。草鱼出血病疫苗也是目前我国唯一拿到生产批文的水产病毒疫苗。
两种细菌灭活疫苗获新药许可证书,但没有进行商业化生产分别为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溶藻弧菌和鳗弧菌特型疫苗。
大规模的商业化养殖是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以外的商业化疫苗仅限于:三文鱼,鳟鱼,沟鲶,五条鰤和黄尾鱼,罗非鱼,大西洋鳕鱼。一般认为细菌病原体灭活疫苗在养殖中比较有效果,但商业性病毒疫苗较少,并且没有商业寄生虫疫苗存在。
健康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2003年农业部发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首次对健康养殖的基本概念做了界定,即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365bet亚洲官网网址_365bet在线体育投注_365上怎么买比分 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防控
目前引起养殖鱼类应激反应的因素有很多:水质,化学污染,不合适的饵料,粪便累积,密度过大,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温度,光照,溶氧,拉网,运输等等等。生态防控的主要目标是降低鱼的应激反应。
生态防控的关键——藻相和菌相的稳定
EM制剂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复合的微生物群落,并形成有益物质及其分泌物质,通过共生增殖关系组成了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可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提高水质质量。
微生物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1、所有微生物制剂都应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
2、水体使用消毒后须经3天后方可使用。
3、用生物肥水素时应结合光合细菌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
藻相调控目标
就生产性能而言, 以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的池塘为好, 其水质稳定, 病害少; 以蓝藻为优势的水体中, 鱼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引发病害。
在以蓝藻为优势种的池塘中, 硅藻、隐藻和绿藻不易形成优势种, 可能是蓝藻在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对其它藻类产生抑制。因此,必须人工干预。
一旦水体中优良微藻藻相生态平衡被打破, 有害微藻过度繁殖或环境中的微藻种类过于单一,则既不利于促进养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保持养殖环境的相对稳定, 也不利于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是导致应激反应和抗病力下降的主要诱因。
经典案例分析
鲫鱼鳃出血病
2010-2011 年连续两年在江苏鲫鱼主产区(滨海、射阳、大丰等地)出现大范围鲫鱼鳃部出血死鱼现象。病鱼身体发红,鳃盖出血明显。该病发病快,不少塘口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经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病症发生的病原体为造血器官坏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鲫鱼。如若不及时治疗大红鳃可引发六七月份的鳃出血病,病鱼身体发红,侧线鳞以下及胸部尤为明显,鳃盖肿胀,在鳃盖张合的过程中(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血水会从鳃部流出。鳃出血为不治之症,发病猛、传染快、致死率高,且一旦某鱼塘发生鳃出血病,该塘在第二年必定仍会发生该病。疫情通报上所指的鲫鱼新病毒病即为鳃出血病。
鲫鱼鳃出血病
养殖户应对策略
根据养殖户经验,预防大红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服药,盐酸恩诺沙星+毒必泰+肝胆宁(保肝护胆药物);二是泼洒药:菌毒沙星(以戊二醛为主要成分的药物)。一旦发生大红鳃,首先应该做的是减少投料量,来降低鲫鱼肝脏负荷,在射阳地区,治疗大红鳃最好、最有效的药物是杀菌红(主要成分是二硫氰基甲烷)。
鳃出血病的病原已确定为鲤疱疹病毒II型。这个病毒具有潜伏性。根据近期相关实验结果,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在疫病发生时,建议内服Vc,外泼蛋氨酸碘杀灭水体病毒减缓病情。对发病过的鱼塘做好晒塘和消毒工作。
由于大红鳃病病因不明,基本可控;鳃出血病病因明确,潜在危害巨大,疫情通报上只指出了病毒性鳃出血病。
总结
未来防控技术发展方向
减毒疫苗的开发;去污剂的使用;利用温度差异感染病毒并防控;根据免疫基因选育抗病品种;溶氧调节有助于控制病毒;免疫刺激剂。
水产养殖作为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现代水产养殖产业从业人员要树立不断学习总结的态度,在面临养殖过程中的难题时养殖经验必须遵从科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水产养殖行业健康、持续发展。